實際情況如何?記者在西安做了調查。
一切皆由利益在作祟
“越是知名的品牌,假貨越是多。”在西安某汽配市場,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品牌代理商這樣說。他銷售的產品中,也并非全都是正品,原因是假貨的利潤遠高于正品。
以博世火花塞為例,一個博世的真品白金火花塞,光成本價就需要40元—50元左右,代理商加了中間利潤賣到修理廠,修理廠的成本就要50元—60元左右,即便修理廠賣80元,利潤也不過20—30元之間,利潤并不高。
相反,如果賣一個假的博世白金火花塞,成本價僅為5元—6元,中間商以20多元的價格賣給修理廠,修理廠售價60元,雖然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,付出的價格更低,但無論是中間商還是修理廠,利潤都比賣真品高。
代理制促生畸形市場
“熱衷于賣假貨,關鍵還在于目前的代理機制太復雜,層層加價,給假貨制造了生存空間。”一位汽修店老板,同時也是某機油品牌代理商的宋先生如是說。
一般一個外資零部件公司,在國內會設總代理,一級代理,二級代理。以西安的某修理廠購買無錫某廠家生產的零部件為例,無錫的廠家設 有陜西的一級代理,由一級代理再賣給西安的二級代理,二級代理再賣給陜西省內地市的三級代理,然后再賣給汽配公司,再賣給維修站,最后到某家修理廠。
層層加價,最終到修理廠的價格,一般都高于4S店,這使得如果維修廠賣正品,根本無利可圖。最終,這家維修廠選擇了要么全部賣假貨,要么賣一點真貨, 再賣一點假貨。
零部件市場需要“大鱷”
為了防止經銷商賣假貨,零部件廠家也想了種種辦法。之前,SKF、博世等外資企業(yè),還專門成立了打假聯(lián)盟,大家聯(lián)合打假,攤薄打假 成本,但最終也不了了之。因為有市場,也使國內不少生產廠家在企業(yè)創(chuàng)辦之初,通過仿冒著名品牌的辦法走“捷徑”起家。通常這些“山寨版”的假冒偽劣產品, 可以達到生產成本的300%甚至更高的銷售利潤,從而讓很多小公司樂此不疲。
“為了從源頭上杜絕假貨,我們今年的重點是改革渠道,讓渠道更加扁平化,同時加強對經銷商的管理。”飛利浦一位售后主管說。
博世的一位售后負責人則稱,他們還與一家專門做防偽的公司合作,使用他們最新的防偽標,通過“防偽編碼”,防止造假。同時,該系統(tǒng)還可以提供產品追蹤,給供應鏈管理提供一個有效途徑,來防止經銷商竄貨。
不過,零部件廠商打假很難,最關鍵的原因是我國零部件銷售的渠道眾多, 中國擁有超過10萬家工商局登記的零售商或批發(fā)商,超過1.5萬家4S店,大約10萬家獨立修理廠,1萬多家專業(yè)輪胎經銷商,超過9.7萬家加油站。
“打假的進程伴隨著渠道變革才能實現(xiàn)。”奇瑞汽車陜西耀泰4S店分管售后的副總經理甘雪認為,只有渠道慢慢整合,大型的渠道品牌出 現(xiàn),才能改變這種情況,出現(xiàn)專門銷售零部件的“國美”、“蘇寧”,以及像“養(yǎng)車無憂網(wǎng)”這樣類似于京東商城的電商,不過,這將會是個較長的過程。